電話:13872512425  

QQ:2684708179

微信:ygy13872512425

辦公地址: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(qū)關山大道29號琨瑜國際中心14樓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


律師文集
您當前位置:首頁 >> 律師文集
記憶中的南埡中學(四)吃

     

前言

南埡中學是由南埡完小演變過來的,南埡完小原址在南埡村楊家小院子,是南埡名人全敬存在民國時期提議捐建的。聽前輩講,全敬存小時讀書,很是清苦,中午沒有飯吃,別人吃午飯時,他只能躲一邊餓著。富家子弟有一次捉弄他,將一條黃瓜中間挖空,里面塞滿蛆蟲送給他吃。他不知是計,一口咬下去,引得同學哄笑不止!當時的同學,沒想到他以后超越他們成為國民黨元老!

我在南埡中學讀書的時間是1982-1986年,那時已分田到戶,各家基本不差吃的。

盡管如此,當時的生活條件,對那些“吃面包只吃伊莉維爾”的90后00后的娃們看來,也是不可思議的,這些經(jīng)歷仿佛是專門編造出來用于教育他們的。

古語曰:“咬得菜根,百事可為?!蔽覀兡谴瞬慌鲁钥?,一心向上,也是上學時就鍛煉出來的吧。在南埡中學的那些記憶,至今無法磨滅——



記憶中的南埡中學(四)



南埡中學從楊家小院子搬到排渡河后,吃飯的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,南埡中學首先是招高中生,后來招初中生,再后來是高中部遷到分鄉(xiāng)與分鄉(xiāng)高中合并。在校學生基本是住讀,數(shù)百名師生吃飯是個大問題。


“自來水”

吃首先涉及到的是水,除了飲用水,做飯也要用水。

南埡中學腳下有溪流,背后有堰塘,卻沒有可飲用的水。那時只有縣城才有自來水,南埡作為一個生產(chǎn)隊,附近農(nóng)民飲水都是用井水。

建校之初,學校在背后山坡上建了一個蓄水池,內(nèi)裝沙石過濾,從山腳下的溪流抽水到水池里,再從水池裝水管引流而下到廚房,擰開水龍頭也就成了“自來水”,學生用來淘米蒸飯。水的問題基本解決,可并非一勞永逸。一到冬天,水管里的水凍成冰柱,用不了,為了讓冰融化,廚房師傅用火烤,用草繩纏在水管上,仍然不能解決問題,只能下河挑水或?qū)W生抬水??雌饋硐笞詠硭?,但其實未經(jīng)消毒殺菌,學生們也沒有開水飲用,衛(wèi)生隱患其實很大。

冬天偶爾有洗澡的熱水,也是按瓢供應。夏天,學生們更喜歡到山坡下的溪流,河邊有幾眼泉水,提取泉水到宿舍,喝下去很涼快。


柴和煤

   那時蒸飯開始用的是柴,柴是從王家河用船運來的。柴卸船后,全校師生全體出動,從年近60歲的陳有春老師、李朝偉老師,到剛上初一的小同學,無一例外,從學校出發(fā),步行數(shù)里山路,到碼頭后大家量力而行,撿起或粗或細或長或短的樹干,扛在肩膀上,返回學校。逶迤數(shù)百米的扛柴隊伍,幾乎每月成為王家河邊的一道風景。那時沒人覺得苦,沒人為此抱怨,現(xiàn)在想起來甚至有幾分浪漫。

后來,蒸飯改燒煤了。學校買來的煤缷下堆在操場上,一下雨,融入雨水的硫鐵礦將操場的石板染得斑駁。自從燒煤后,我們就不用扛柴了,只是偶爾幫忙擔煤到學校廚房。倒是經(jīng)常,有被罰的學生,被老師要求擔煤到廚房,既做了公益又受了懲罰!



土缽飯和腌菜

那時吃飯的米都是學生從自家?guī)恚盟院煤蠓诺綄W校廚房的灶臺上蒸熟。打上米和水的土缽在灶臺的大鍋上一圈一圈一層一層地堆砌,象小山一樣。然后有塑料薄膜將所有的土缽蒙上,不能漏氣:若哪個地方漏氣,那個地方的飯就是生的。最后,在鍋底架上柴火燒,鍋里的火燒開后變成蒸汽將土缽里的米蒸熟。

蒸飯的土缽也是自家?guī)У?,各式各樣,容易混淆而拿錯。為防止拿錯,有在土缽上標上各人名字的,有在米中放個苕或土豆作記號的。同學楊豹的爺爺給他在土缽上,用雕刀刻的名字,至今印象深刻,那雕工和書法可不是一般的功底!

每到中午第四節(jié)課鈴響, 各班學生在值日老師的安排下排隊進食堂,在食堂的兩張乒乓球桌上取自己的土缽,取到后到自己的宿舍就著腌菜下飯。偶爾也是調(diào)皮搗蛋的學生,自己不蒸飯,卻取了別人的缽缽飯,躲到后面山上吃完了,為毀滅證據(jù)將缽子扔進堰塘沉底,而被學校處分的。

腌菜也是每周從自己家里帶來的,因為青菜和炒菜不經(jīng)放,腌菜耐放可以吃一周不變味,因而是首選。所帶腌菜都是自家做的,主要有鹽菜、酸面、榨辣椒、豆豉等。每到周五,學生們放學后,背著竹背籠帶著空瓶一隊隊地從學?;氐阶约旱募?,每周日下午學生們又從各自的家背著米和腌菜回到學校。

腌菜冬天吃一周是沒問題的,可到了夏天不到一周可能就壞了,或者帶少了不夠吃一周,或到了畢業(yè)班學校要補課,不是每天都有腌菜吃的。菜不夠吃又沒時間回家,怎么辦?盡管老師管得嚴,但學生自有辦法:晚上熄燈鈴響,老師查寢過后,其他同學入睡了,有些膽大的學生就悄悄起床了,躡手躡腳地溜出學校(那時候?qū)W校是沒有校門的),乘著夜色潛回家裝好了菜再在天亮前返回學校。后來這種情況越來越多,經(jīng)常三五成群一起回家,所幸畢業(yè)前未被老師發(fā)現(xiàn)!

各人所帶腌菜種類有限,吃一周會吃膩的,于是同學間互相交換著吃,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。一起吃過腌菜的同學,情誼會更深!


雞蛋湯和饅頭

到了初三,可以到教師食堂搭伙,至今難以忘記是食堂的雞蛋湯和肉包子。

食堂的廚師是學校從附近生產(chǎn)隊請來的,記憶比較深的是南埡四隊的楊慧芳,菜做得色香味俱全。一碗雞蛋湯,面上漂著油花兒和青蔥,碗底有點紅色西紅柿,中間飄著蛋花,象天上的云彩,在水中招搖。剛出籠的肉包子,皮薄肉嫩吹彈可破,一咬一口油。

長大后,肉包子和雞蛋湯隨時可以吃到,可總沒記學校時候的好吃了!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作者楊國堯系南埡中學1986屆校友,文中有不準確或不完整的地方,期待老師和同學們指正。)